在经历一场“虚惊”后,龙湖集团如期交出了2022年中期“答卷”,这也是对于此前谣言最好的回应。8月26日,龙湖集团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2022年上半年,龙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48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归属于股东的核心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6%,当期回款率为100%。
在26日下午举行的业绩会上,龙湖以“穿越周期”为题,“穿越周期首先要面对周期调整,这次周期调整并不是坏事,让公司的管理层会更谦逊、勤勉。”龙湖集团董事局主席吴亚军在会上坦言,虽然过程痛苦,但公司已经有所准备,做了一些常规动作,也进行了相关布局。在很多年前,有一位金融机构管风险的朋友跟我讲,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的时候,你再来调头已经来不及了,一定要在看不到冰山的时候就有所应对。
全年不做销售目标预设
房地产市场触底,已经成为业内共识。随着房地产利好政策持续落地,行业进入修复阶段,各地产企业的销售情况也持续回温。
2022年上半年,龙湖集团全口径销售金额为858亿元,权益销售面积为341万平方米,5月、6月分别环比增长23%、76%。分区域看,长三角、环渤海、西部、华南及华中片区合同销售额在龙湖集团销售占比分别为35%、23%、20%、14%及8%,合同销售额分别为296.7亿元、197.9亿元、171.2亿元、124亿元及68.3亿元。
财务数据方面,上半年龙湖集团实现毛利201.5亿元,同比增长20.1%;股东应占溢利为74.8亿元,同比增长0.8%;剔除公平值变动等影响后的股东应占核心溢利同比增长6.1%至65.5亿元。
“我们预判今年是一个低开、筑底、向好的态势,整体稳中向好,全年房地产商品房成交规模同比去年预计会出现30%左右的降幅,但我们还是觉得有信心的。”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CEO陈序平在会上表示,上半年受宏观环境影响,市场出现阶段性困难,但是监管层和各地政府自5月以来出台多项支持性政策,6月市场出现明显的触底反弹,7月是持续筑底过程。
对于龙湖的销售目标和推盘节奏,陈序平直言,在当前的时间节点,龙湖不会为了销售规模而做一些被动动作,今年龙湖会基于整个集团现金流安全和维持合理利润增长的目标,来确定推盘节奏。“全年不做销售目标预设,计划供货的可售货源达到4000亿元,这个过程中会根据市场情况做实时动态调整。”
目前到年底已基本无偿债压力
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艰难的“出清”阶段,“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的模式已不可复制,遭遇下行“阵痛期”,市场整体状态风声鹤唳,哪怕是龙湖也没逃过“意外”变故。
针对此前的做空,龙湖集团董事局主席吴亚军业绩会上再次回应。“做空本身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造谣不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吴亚军称,对于公司遭遇资本市场做空是有预料的,经过这件事情,也让行业对龙湖看得更清楚。另外,中报数据发布后,大家也会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吴亚军坦言,这次周期调整并不是坏事,让公司的管理层会更谦逊、勤勉,虽然过程痛苦,但公司已经有所准备,做了一些常规动作,也进行了相关布局。“在很多年前,有一位金融机构管风险的人跟我讲,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的时候,你再来调头已经来不及了,一定要在没看到冰山的时候就有所应对。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我总在想,有没有我们看不到的冰山,我们要撞上怎么办。”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企业最核心的“提前应对”就是保障现金流安全。
事实上,就在中报发布的前一天,龙湖发行了首单全额担保民营房企债券。8月25日,龙湖集团发行一期中期票据,总规模不超过15亿元,发行期限为3年,该票据将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该笔中期票据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这是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直接担保方式增信的首单民营房企债券。
地产分析师严跃进表示,此类债券发行,也是当前为民营房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的一个重要体现。类似工作势必会带动其他房企积极发债。在目前融资环境总体宽松、房地产市场筑底复苏阶段,房企更是需要积极研究此类发债的新规则和新机会,积极把融资工作做到位。
对于接下来的融资动作,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CFO赵轶在会上透露,一方面是公开市场发债,另一方面是项目贷款,从目前跟银行的沟通情况来看,银行对地产行业未来坚定看好,尤其是优质房企。“总的来说,龙湖融资渠道非常畅通,资源非常丰富。”
截至6月30日,龙湖集团净负债率55.3%,在手现金为875.5亿元,综合借贷总额为2123.8亿元,平均融资成本为年利率3.99%,平均贷款年限为6.28年。“集团现金短债比超4倍,一年内到期的短债占比为10.1%,目前到年底已基本无偿债压力。3.99%的平均融资成本也是首次破‘4’。”赵轶称。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